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針對目前家居建材行業存在的不足,企業必須實現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種新型建材不斷涌現,建材產品不斷升級換代。
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將進入重大轉折時期,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時代。由單純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由原材料制造業為主轉變為加工制品為主;技術上由從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模仿跟進轉向自主創新;由粗放式的無序、準無序競爭轉向規范有序的競爭…
現狀一 產能過剩 建材部分產品和地區經濟效益下滑
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高耗能產業發展雖然受到抑制,但仍然偏快。建材部分產品和部分地區產能過剩,影響建材工業健康發展。
1、普通浮法玻璃生產能力過剩
今年1-5月份規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業完成銷售收入3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5%;實現利潤總額1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5.9%; 1-6月份生產平板玻璃3.8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9.1%,產銷率96.73%,同比下降0.38%。
據不完全統計1-6月份投產10條平板玻璃生產線,新增產能5688萬重量箱,平板玻璃總產能超過9億重量箱,產能增長過快。
2、部分地區水泥產能過剩,產量增長過快
目前全國水泥產量增長速度仍然在10%以上,相對于能源供應緊張局面仍然偏高,其中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區水泥產量的較快增長。
1-6月份,東部地區水泥產量僅增長7.2%,中部地區增長12.7%,西部地區高達22.3%。2010年新增水泥生產能力中,中西部地區占77%,其中西部地區占52%。
西部地區水泥生產能力的過快增長,在部分地區已經造成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
現狀二 進入微利時期 建材家居行業告別暴利時代
2011年,受地產市場的限購令、人民幣升值、國際經濟因素等市場影響,家居建材的終端市場較去年同期有明顯的回落;內部市場而言,出口減少、各種原材料、生活用品價格大幅漲價、終端賣場租金高漲、員工工資大幅高漲等因素,也讓經銷商的壓力劇增。
2011年,企業利潤的下降已經成為樂觀的經濟增速下最大的陰影,讓建材等下游行業的企業叫苦不迭。
隨著人工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品成本增加導致產品價格上漲是必然。任何行業發展成熟,都會進入微利時代,像家居生產廠家、經銷商也不可能一直處于高利潤水平,家居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家居行業進入微利時期,企業要充分利用原材料、降低庫存、充分發揮人工效益、優化采購和銷售環節,每個工序成本控制都是獲得利潤增長點的機會。
在家居建材趨向微利的時代,不少品牌已經開始尋求新的市場生存之道。像買地建廠,開發整體家居系列;賣磚的生產浴室柜系列;賣櫥柜的也生產陶瓷產品……開發更加多元化的產品。
現狀三 面臨最嚴厲的“電荒” 建材業身陷限電囹圄
5月份,從東部到中西部的浙江,江西、湖南、重慶、陜西等多地接連出現百萬千瓦的用電缺口。一些省份不得不拉閘限電,電荒呈蔓延之勢。
國家發改委預測,2011年電力缺口總量可能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2004年。面對最嚴厲的“電荒”,我國建材行業到底經歷著怎樣的“受困”局面呢?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國各地開過兩會,為彰顯政績,表示決心,各地政府投資熱情極高,幾乎全都開足馬力,一心要大干快上,來他個開門紅。
而“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拉動GDP”,幾乎成了各地政府迅速提高本地經濟實力的不二法門。在如此巨大的投資拉動下,電力需求豈不就像澆了開水的水銀柱一般,一個勁兒往上猛漲嗎?需求一猛漲,供給跟不上,電荒不就出來了嗎?
解決“電荒”問題,不能僅僅依靠發電量的增加,還需站在全局高度,著眼于調整能源供應結構、經濟增速、產業結構與節能降耗等因素,把我們的增長速度控制在能源、資源能夠承載的區間,加快結構調整,加快增長方式轉變。
現狀四 受樓市寒流牽連 家居建材中小企業生存艱難
建材是與房地產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行業之一。調查發現,由于建材行業中的產品較多,因此所受影響也各異。其中,水泥和玻璃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小,建筑陶瓷與商品房銷售直接關聯,受到的沖擊較為明顯。
持續高壓的房地產調控下,家居裝修也被殃及池魚。據了解,由于調控之下銷售受阻,地產商銷售回款速度變慢,進而拖累到裝修業的銷售回款,致使其現金流壓力加大,金螳螂、廣田股份、亞廈股份及洪濤股份等龍頭裝修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中透露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大幅下降……
現狀五 提升檔次 我國建材行業需提高產品硬實力
我國是建材出口大國,但是并非出口強國,這其中很多原因都是因為我國所出口的產品只具備物美價廉的優勢,產品的可替代性以及附加值不高都是外貿市場中的短板。
有專家和專業人士指出,此次陶瓷業面臨最大規模的反傾銷,為我國建材外貿企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提高產品的硬實力,甚至對新興市場的開發都將成為外貿市場轉型之路的重點方向。
建材外貿企業的出口商品應由一般加工產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創匯率產品轉變。通過從技術以及產品質量上的提高,從根本上杜絕由于質量等問題引發的貿易摩擦事件。
同時,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在鞏固和發展歐美日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建材外貿企業可以積極拓展新興的外貿市場,如非洲、南美、中東、東盟等,規避貿易摩擦重災區,擴大建材產品的出口。
現狀六 低碳時代來臨 綠色環保建材家居商機無限
建材行業是能耗大戶,但節能空間較大。建材行業高能耗的三大原因,即結構不合理、單位能耗高、總量增長快。建材行業的高能耗主要是由于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單位能耗高以及總量增長過快造成的。
因此節能降耗可以從調整產業結構、降低單位能耗、控制總量增長過快等幾個方面進行,具體措施包括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和浮法玻璃及優質浮法玻璃比例、提高玻璃深加工率、建設低溫余熱發電項目、發展循環經濟等,而結構調整又是降低行業綜合能耗的最重要途徑。
為全球綠色環保事業的發展,還地球以潔凈,建材節能環保勢在必行。
在國內,節能環保建材行業在政策上有很大的優勢,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員中強調的,要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無疑是建材行業發展的利好消息,從這一點也為建材產品未來發展的格調。
從市場上看,隨著節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技術的逐漸成熟,其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大。目前大型房地產開發商越來越重視這種綠色環保建材的提供與使用,需求量供不應求。
節能減排對建材行業未來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其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能夠加快落后產能的退出,降低由落后生產工藝產生的較新型干法工藝更高的能耗;
第二,促進行業結構調整,改善供求關系;
第三,推進行業并購重組,進而提高行業集中度,并促進行業競爭模式由低價無序競爭轉向增強區域控制力的競爭;
第四,通過建設余熱發電、循環經濟等項目,在降低行業自身成本的同時,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
現狀七 受累樓市調控 建材家居業營銷渠道謀轉型
經歷了近幾年的瘋狂增長之后,受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上半年建材家居行業的業績開始集體下滑,甚至不乏關門歇業者。一方面是銷售下滑,另一方面則是成本上升。店面租金、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蠶食了大量利潤。
家居行業營銷渠道轉型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商業地產租金高漲是逼迫家居建材企業營銷轉型的最重要因素。
大多數經銷商會認為,過去賺100元,其中渠道成本大概是20元~30元,但是現在不管是地級市還是縣鎮,渠道成本會上升到30元~50元以上。
木制品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因為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木材產地的環保理念增強,造成出口木材減少。上游木材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下游產品的價格。調價,訂單可能持續下滑;不調,利潤受影響。面對建材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壓力,不少地板企業也在積極創新產品營銷模式,開拓新的營銷渠道網上商城,采用多種途徑探索企業逆勢發展之道。
毫無疑問,電子商務時代已經到來。在這條充滿希望的大道上,建材企業各個不甘落后,有些企業信心滿滿,有些企業將信將疑,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跑在或走在電子商務的大路上。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如今,企業的網絡營銷意識已經增強不少,制作精良、信息豐富的企業網站或商鋪比比皆是。
家居建材與其他產品不一樣,以前大家普遍認為網絡不能賣地板和家居的半成品,因為我們覺得體驗是這個行業里面非常強的一部分,消費者如果沒有實體店的體驗,是不能在網上直接購買這種產品的。
拋開建材,從其他行業電子商務這幾年的發展來看,那不是你建不建,而是你沒得選擇只有建。5~8年以后,電子商務可能占了地板成交比例的50%~60%,現在傳統專賣店,尤其在一線城市,其功能會從目前的賣場,逐漸轉化成體驗中心。
現狀八 政策出臺 資金支持助推新型建材發展
新型建筑材料是區別于傳統的磚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種,包括的品種和門類很多。從功能上分,有墻體材料、裝飾材料、門窗材料、保溫材料、防水材料、密封材料,以及與其配套的各種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種輔助材料等。
日前,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參股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明確指出,中央財政資金可通過直接投資創業企業、參股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培育和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建筑業是高耗能行業,建筑節能勢在必行。隨著我國傳統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建筑部品行業也在向多方面拓展。建筑智能化、建筑信息化、建筑節能、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新型建材等新興產業研發和實踐的企業大量出現。
而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這些與建筑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正是此次出臺的《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參股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所強調的重要投資領域。
近幾年,建材企業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逐漸從過去追求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從追求速度轉變為追求效益,積極研發各種更節能實用、技術含量更高的新型建材。新材料是此次出臺的《辦法》中特別強調的重點投資領域。業內人士表示,《辦法》的推出,將帶來中國新材料產業迎來高速成長期,新型建筑材料行業也將獲益頗豐。
《辦法》推出后,中央財政資金的進入必定能發揮較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增強新型建材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吸引和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對新型建筑材料行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在這里記住2011
回顧已經走過的2011,雖然如履薄冰,但是更有撥云見日的景象。
建材企業比以往更重視低碳和環保、由拼成本、拼銷量轉為拼實力、拼品牌,這是行業在前進中的進步。我們欣喜的看到,一場場行業盛會的隆重舉辦,給業內同仁提供了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充分顯示了中國建材行業的發展迅猛。
2011最不能忘記的是更多企業開始重視自己的品牌效應,注重電子商務,在這里,他們獲得了最高效、快捷的互聯網服務。
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大浪淘沙一定是“剩”者為王,2012年,我們拭目以待。